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盟员风采 >> 政界盟员
陈振濂:著名学者+“参政专家”
2008/09/27 来源:

 

陈振濂:著名学者+“参政专家”

墨辉

 

 

 

有的人,他做学问行,但搞管理工作不行;有的人,他搞管理工作行,但做学问不行。有没有人学问做得很大,搞管理工作也搞得不错?许多人会告诉你,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杭州市委主委、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就是,他不仅学问做得很大,官也当得不错,而且还能把二者关系处理得很好,让做学问与“做官”相得益彰。

在人们眼里,陈振濂是个儒雅学者、开明领导。采访陈振濂不容易,因为他实在是太繁忙了,让人找不到空隙;叙述陈振濂同样不容易,因为他的人生实在是太丰富了,让人感到难以下笔。

 

著名学者:中国书坛的一面旗帜

潇洒挺拔的身姿,俊朗开阔的面容,飘逸而略显凌乱的头发,迷人的微笑或者深深的沉思,构成了陈振濂的艺术家形象。

陈振濂,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226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虽然是名牌教授、著名学者,但陈振濂从不摆架子,显得很随和。平时他几乎很少提及自己的艺术成就。在单位,部属喜欢亲切地叫他“陈老师”,他也乐于接受。在民盟市委会机关,他的一位部下说:“陈老师很谦虚,他从不在我们面前提他的辉煌过去,他来机关,往往只谈工作。听说他有很多艺术成果,也有很多头衔,他从不谈这些。”

的确,陈振濂的头衔有很多,除党派和人大兼职外,现任的就有国家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亚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等。

但陈振濂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他的学者身份。“著名学者”是他的第一张闪亮名片。受家学渊源熏陶,陈振濂自幼学习书画篆刻,数十年来勤于研习。他的作品传统功底深厚,现代表现手法独到。陈振濂在青年时代同时以书法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在文艺界刮起一股经久不衰的“陈振濂旋风”,成为享誉当代的书坛历史性人物和旗帜性人物。尽管有时候他会因思路超前、举措创新而遭受一些艺术上的疑议,但这种批评的声音无损于他的光辉形象和艺术地位。

有学术界人士说:“能拥有陈振濂这样的人才,是中国书坛的幸事。他不仅是大学里的著名教授、著作等身的学者,理论、创作、教育三栖的大才,关键还是兼具才学、胆识的博导。煌煌32部学术著作,就足以奠定其在书坛的学术地位,其影响力,在中国书坛有目共睹。”诚哉斯言!

 

“参政专家”:文化是他的灵魂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林毅夫提出,学者参政议政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陈振濂的经历是个很好的例证。

在调任人大岗位以前,陈振濂做了整整10年的省政协委员、常委,其间担任一届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在政协的10年,成就了他“参政专家”的美誉。他的关于“文化”的系列提案,是他作为知名党外代表人士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标志性成果。省政协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红祥掌握着省政协委员近年来的所有提案,他告诉笔者说,像陈振濂这样做出系列“品牌提案”的委员不多,几乎凤毛麟角。

连续多年“执着”于文化,陈振濂的提案总是引起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什么每次都能提交让人耳目一新的提案?“我是把参政议政当作学问来做。当你把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与对学问的探究结合起来,肯定能做得好。”在一次接受《浙江日报》记者采访时,陈振濂如是说。

2005年,陈振濂在省“两会”上有个发言,主要内容便是提倡“人文浙江”。陈振濂关于“人文浙江”的建议,主要基于他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类学科划分的学术思考以及三类学科与“三个文明”建设相互对应的研究。陈振濂介绍说,“人文浙江”的涵盖面要比文化大省的内容更广,牵涉到每一个浙江人,比如我们讲教育公平、讲诚信,就是讲人文。提案指出,像浙江这样的经济大省,应该有在学术理论层面上对浙江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提出建议的文化专家。陈振濂表示,“希望自己在这方面不断努力,继续思考,积极参政议政,使自己的‘思考火花’能够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时提供参考,从而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尽一份力。”

早在1999年,首次当选为政协委员的陈振濂提出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含量的建议,此后几年,他在每年的“两会”上连续提交了“注重社会构建与发展中的文化生态”、“建议绘制文化地图”、“对文化大省进行阶段性的评估”等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案。2004年省“两会”,他提交的是构建长三角文化循环圈的提案,也是跟文化有关的。由于工作关系,陈振濂对浙江的文化建设、浙江的人文环境关注得多一点。凭借10多年的积累,他成了政协系统的文化研究专家,成了省委、省政府在文化方面的决策咨询专家。

陈振濂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他的灵魂。除递交“文化提案”外,他还开展“文化外交”。20079月初,陈振濂应邀参加香港著名画家、西泠印社社员萧晖荣赴日个展的访问团。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相关单位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举行的这次展览,在日本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数百名参观画展的日本朋友通过这次展览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展览期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夫妇还与十几位日本国会参、议员出席了展览主办方举行的大型酒会。曾经在日本生活过的陈振濂用流利的日文与安倍晋三先生就江南文化、西泠印社的悠久历史进行了交流。鉴于当时中日关系的停滞尴尬状态,又由于安倍晋三的特殊身份,此次活动被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林丽韫认为是一次指向“解冻”成功的民间交流和文化外交。在此次交谈中,陈振濂还邀请安倍晋三的夫人安倍昭惠今后有机会能来杭州,亲身感受一下江南的士大夫文化。陈振濂说,“通过文化交流告诉他们,我们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如今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此感染更多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这种文化外交有可能把一些原来敌对的人变成非敌对,或者是朋友。”

 

民盟主委:引领“创新”,倡导“公共知识分子”

“民盟主委”是陈振濂众多角色中值得一提的一个。他是民盟杭州市委主委,同时兼任民盟浙江省委副主委。近年来,他带领民盟杭州市委一班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开创了民盟工作新局面。他倡导盟务“创新”,号召广大成员做“公共知识分子”。“创新”、“公共知识分子”是陈振濂执掌民盟的两大关键词。

陈振濂引领民盟杭州市委走上创新之路。民盟市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重视参政能力建设,在履行参政党职能中不断有新思路,不断推新举措,不断出新成果,也不断扩大民盟在社会上的影响。

2008326下午,民盟市委会“民生调查”活动启动仪式在近江住宅区天福花园13幢在水一方社区举行。一场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历时6个月左右时间的大调研活动由此拉开序幕。民盟市委会“民生调查”活动启动后,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继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在相关呈报材料上批示后,中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和市长蔡奇分别作了批示,给予高度评价。这个令人眼睛一亮的活动,是陈振濂出的“金点子”。

陈振濂的“金点子”造就了民盟的工作亮点。比如,他提出尽力打造“学习型”常委会。7次将常委会议移师于盟员所办企业、学校或盟员所在单位召开,常委到企业、学校以及有关单位实地了解情况,对他们完善知识结构和拓宽参政议政视野大有裨益。杭州的盟员中,教师占了60%强,为了激发盟员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2005年盟市委举办了“与特级教师对话”论坛活动以庆祝教师节。9位盟员特级教师像明星一样被隆重推出,在盟员教师及其他行业的盟员当中产生了十分理想的效果。20062月,在两会召开前夕,盟市委首次举办“新闻通报会”,邀请杭城12家新闻媒体聚集一堂,通报盟市委拟提交市政协全会团体提案情况,将团体提案的11位盟员执笔人作为通报会的主角推到杭城主流媒体面前。盟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由此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是陈振濂出的点子。陈振濂强调,创新是参政党的灵魂。他说,哪怕是会议也要开出新意来。譬如,民盟连续几次召开、不同主题的民盟“全国会议”,效果很好,其最初构想就来自于他。

陈振濂倡导民盟成员尤其是盟内的政协委员要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从而为新时期下的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的正确定位提供了思路。他本人是艺术领域专家,但他审视社会的目光、看问题的视野,却远远超越艺术领域之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民盟成员尤其是盟员政协委员的角色定位问题,陈振濂有着深刻的感悟:民盟成员尤其是盟员政协委员仅仅代表本党派、本界别的群体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自觉地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视角与胸怀,为更广大群体的公共利益说话。

陈振濂认为,当前中国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政协的优势能否发挥,政协委员是关键。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人民政协是唯一由界别组成的政治组织。一个政协委员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不仅要看其能不能代表好本界别群众的利益,还要看其能不能跳出本界别、反映其他界别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更要看其有没有勇气站在本界别的对立面换位思考、为广大群众利益而来挑本界别、本行业的“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政协委员都能清醒地进行这样明确的角色定位。

陈振濂对此作了形象的阐述:比如杭州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牵涉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会“一叶障目”。对待这个问题,作为政协委员尤其是教育界的委员应取哪个立场?——这时候,你的身份不是校长、不是特级教师,也不是孩子家长,而是关心社会公平的“政治家”。学校要发展,但更要考虑社会公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政治家”关心的是国家、是社会,应以政治家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以公共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来关心社会,而不能自囿为行业利益的代言人,政协委员特别要防止出现为保护行业利益而牺牲整个社会利益的问题。

陈振濂认为,要谈政协委员的角色定位,首先有必要对知识分子的含义作个说明。它在这里的含义不是指一种狭义的“成分”,而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政协委员虽然来自不同界别,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身为政协委员的前提是要能参政议政,而具备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必定是具备一定知识的人,是广义的“知识分子”。这样才可以理解我所提到的“公共知识分子”。

陈振濂说,许多身为专家的政协委员,有其专业背景,功底更扎实,发言更有理有据。虽然,这其中并非人人都是“政治家”,但作为委员应努力以政治家的眼光和胸怀,破除潜意识里的界别“壁垒”:我是哪个界别,就应该为哪个界别说话。当然应有这方面的声音,但不能是全部,更多时候应站在超行业、超利益的立场上发言。政协委员在当选之前可能是企业家、学者等等身份。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归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角色,当选之后则身份置换为参政议政的“政治人”角色,尤其是在“两会”期间,这种角色效应更为凸显。

陈振濂表示,一个准确把握了角色定位的政协委员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政协委员在本界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能面对各自所联系的群众,针对本界别的问题、困难和利益,提炼共同的愿望和主张,挖掘群体潜能,形成社会参与声势。站在本行业立场上,反映本行业的困难,向政府提出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其次,既然是参政议政,关注的是大事,放眼的是社会,不是参行业议行业,则应超越摆脱本行业的约束、限制,站在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上,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利益说话。比如文学家也可对医疗卫生情况发表看法,科技工作者也可对失地农民问题提提意见。比如有不少专家型政协委员关注过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他们不仅说话,而且还说得有分量、有水平,说到点子上,让行内人士佩服;再者,还应有这样一种勇气和作为,即站在本界别(行业)的反面来看本界别(行业)。如教育界委员,站在民工的立场来批判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如医卫界委员,站在患者的角度来反省医院有哪些问题,等等。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则可以说,这样的政协委员已经准确把握了角色定位,其参政议政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高度。

陈振濂指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政协委员,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在这个前提下,要解放思想,思想不能僵化。其次,要有清醒的角色定位,作为拥有议政职能的人,你的发言是有人看的,你代表的不是自己,是民意,是社会责任。我认为政协委员缺的不是知识,缺的是准确的角色定位,所以需要的是重新定位,调整角色意识,确立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识,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本界别(行业),要能超越个人、行业的局限,超越本界别“私利”,关注整体意义上的国计民生问题,为社会的公权发言。还有,政协委员“非官非民,亦官亦民”,无论拥有怎样的身份,但要敢于说真话,惟其如此,才能反映百姓真实的呼声,切实帮助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工作。

 

相得益彰:学术研究与管理事务两相宜

从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大学教授,一下子要转变成民盟主委、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其角色转换的艰难应该是巨大的。但陈振濂却实现了完美转身。

能以学者的身份参与政治,参与到省市民盟、省市政协、省市人大层面的领导决策,陈振濂觉得自己很幸运。但学者和官员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社会分工,因此应该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工作行为方式。陈振濂是怎么适应这个转变的呢?或者说,他是怎样兼顾的?
陈振濂坦言,刚开始那段时期,每次去开会,因为是领导嘛,都要讲讲话,发表发表观点,提出见解,这对已有的人生经验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原有思维方式,是把双刃剑,原来从单纯的学生,到知名的品牌教授、本行业的顶级专家,现在兼任领导者身份,除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外,必须学会驾驭、引导局面,还要团结一批人一起做事情。事实证明,作为专家、学者的立场,对陈振濂领导管理和参政议政有很大好处,使他提出的问题富有创意。学者和专家的经历,对他从事政务和管理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当过学者,对一个题目,如何深化,从哪个方面深化,以一种习惯追究学理、道理的教授性格,使陈振濂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政治领域同样游刃有余。

在学校,他是艺术学院院长,是带学生的博导;在学术界,他是集书法、篆刻、艺术于一身的文化名人,讲学、作报告,经常飞来飞去;在政界,他是民盟主委、是人大领导,会议很多。就在这么忙的情况下,他还能写出大量著作、论文,近10年来,竟有20多种书籍出版;同时,还能正常开展书法创作实践、展览、画册编印等工作。

这么多头衔,这么多工作,却协调有方,各有成绩,陈振濂有啥法宝?大量繁杂的政务,会不会影响了陈振濂的学术研究?

陈振濂笑着说,所有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关键是怎么样次序化的问题。“如果这些工作让我一个人做,肯定连一半也做不好。主要是发挥每一个口子队伍的团队作用。”看来,陈振濂很懂得领导艺术,懂得宏观把握,懂得抓大放小。陈振濂主要是把握政治导向和规划宏观蓝图。

管理社会事务不仅没有拖累陈振濂的学术研究,甚至还相辅相成,对其学术研究大有裨益。“在我看来,从事管理社会事务,不仅没影响专业,而且给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起跳点,使我学术研究的视野更加宏观,对问题的理解力也更加准确。在专业上找问题,提出学术的新观点,点子更准。”

学术研究与艺术家身份,也没有拖累陈振濂的社会工作,反而使他作为各阶层代表人士的形象更具有典型性。一个国际知名艺术家、学者在杭州从事政务工作,对于杭州文化形象的提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尤其是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人文荟萃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杭州市领导群体中能有陈振濂这样的专家级人物,应该是非常合适的。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