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盟员风采 >> 先进代表
古稀老人的幸福生活
2017/04/24 来源:

前言:做了几期“聆听老盟员讲故事”专题采访之后,我们采访组的每一位成员被感染着、感动着。我们经常感觉跨越时空,仿佛置身于他们的时代,去聆听那一份最真实的人生感悟,在他们身上无可逃避的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的故事,朴实中涵着力量。

今天,我们聆听一位古稀老人的幸福真经,他,就是老盟员杨冠强老师。

(上图中为老盟员杨冠强

“你们来啦,太好啦,太好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啊,杨老师这一招呼,声如洪钟,整幢居民楼都要抖三抖。怪不得杨老师家在六楼,每天上下却不显麻烦,诀窍就在于杨老师的中气十足。看到杨老师,只见他精神矍铄,饱经风霜的古铜色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没有寒暄,只有见到我们时的那份热情和高兴,仿佛一个小孩子,又似一个老顽童,那份率真和开朗,让我们上门拜访没有了任何的拘束。

杨老师小家坐北朝南,六楼,非常敞亮、干净,真是屋如其人,豁达开朗。杨老师邀我们走进书房,书架上整整齐齐放着各式书籍,文学类、社科类、语言类……虽逾古稀之年,杨老师依然保持着每天两小时以上的阅读。在这个阅读空间,我们开始了回忆之旅……

从教三十年 一部励志史

杨冠强老师并非英语教育科班出身,这让我们好奇杨老师的英语从教之路。说起缘何成为一名英语老师,杨老师感慨万千,“从教之路辛苦又幸运”。杨老师的慨叹一下子把时光拉回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杨老师祖籍浙江,在上海出生,家庭出身贫苦,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学习等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他选择了考取四年制中专,以学得一技之长,替父母承担家庭责任。1965年怀揣着学艺梦想的他,进入上海彭德浦机械学校就读。第二年,“文革”来临,从此,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的命运,开始与坎坷相伴。

为响应国家“支边下乡”号召,杨老师远赴东北支边。东北,大小兴安岭,雪地,矿藏,听起来神仙般的所在,实际上是残酷的边疆。他在大兴安岭做林业工人,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背木头。沉重的木头压得下知识分子八尺男儿的腰板,但没有压垮他对生命的热爱和乐观的信念。我们静静地听着杨老师回忆过去,他的一句“我什么苦都吃过,但是这些都是我人生巨大的财富”,让我们深受感动。

在下乡支边的艰苦岁月里,没有别的文娱活动,杨老师的口袋里经常装着几本英语小册子,一有空就会捧起来阅读自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大概也为杨老师今后的英语从教之路埋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由于杨老师的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工作风格以及出色的工作表现,1972年杨老师被抽调到大庆油田大庆石化总厂成为了一名技术工人。三年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助理技术员。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只要一有闲暇,杨老师就拿起英语书自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机会总是给那些准备的人们。”1977年,大庆石化总厂创办了技工学校“大庆石化总厂技工学校”,向社会和工厂子弟招生。由于缺英语师资,厂领导一眼就看中了杨老师,这才成全了杨老师与英语教学真正的缘分。那时,杨老师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在英语教育上已有储备,缺的就是教学经验。不怕,杨老师的长处就是钻研、学习,很快,杨老师用勤奋与业绩,赢得了技工学校同行的肯定,学生的喜欢。杨老师谦虚地说:“一路走来,我永远是双重身份,一面是老师,一面又是一个学生!” 我们为之动容,这个做着老师的学生一定是一个好学的刻苦的学生。

此时,杨老师的身份还是工人,工人的待遇,当时是超过一个普通教师的。当全日制高中大庆子弟高中向杨老师发出了任教邀约的时候,杨老师矛盾了:不去,依然可以保有工人的身份;去了,就可以从事自己更为喜欢的教师职业。人生的选择,变得迫在眉睫。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杨老师选择了“去”,他决定从事高中英语教育来迎接新的挑战。1982年,杨老师正式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很快,这名来自南方的杨老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在大庆子弟高中站稳了脚跟。

“月是故乡明”,工作之余,杨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回到南方,为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1986年,梦想终于成真,他被调入上虞曹娥中学任教。非科班出身,掣肘了杨老师的发展。已经年过四十,是“混日子”,还是“往上走”。杨老师又做了一个毅然的决定,他要去参加成人高校英语专业学历深造。

成人高考,这是唯一的路。三个月,是杨老师的所有准备时间。不久,传来了喜讯,杨老师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浙江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录取。

在杭州的两年,杨老师接受了专业的系统的学习,英语口语和词汇量突飞猛进,为今后的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02年杨老师调入百官中学任教,近十多年时间里,年年先进,期间,杨老师也担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工作勤恳踏实,获得市优秀教研组、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杨老师叮嘱我们:“这些都是平凡的事情,我应该干的事情,千万不要夸大,我很普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杨老师的经历,是一部励志史,更是 “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典范。

豁达乐观心 老有所乐情

一本《孽债》,一代或者几代知识分子承受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多少人生悲剧都集中在了那个年代,那段岁月。可是,杨老师对那个时代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和无奈竟是如此轻描淡写,看得那么轻,那么淡。他只说了一个字,苦,又说了一个词,财富。所有经历的磨难和苦厄都化为人生的可贵财富。那是需要知识分子怎样的胸怀和风骨啊!但是我明明感觉到杨老师的内心并不平静,他的眼神并不轻松。此刻,我们肃然起敬。现当代多少知识分子,无病呻吟,怨天尤人,时刻向社会传递着负能量,把这些精力投入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岂不善哉?在杨老师的谈笑风生间,他的知足常乐深深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杨老师现在的退休生活真的是有滋有味,让人生羡。杨老师酷爱旅游、摄影,在他家的书架上随处可见的摄影类书籍,在去年的“美丽家园”摄影大赛中,杨老师以专业的水准获得了一等奖,这可都是杨老师自学成才的。杨老师高兴地告诉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我基本都踏足了,去年我出国旅游三次,当飞机在戴高乐机场降落的那一刻,我真的不敢相信,祖国竟能给我这个老朽带来这么多美好。”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伟业,每个老人都能像杨老师那样,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那是对中国梦最好的诠释了。

颗爱国心  一心爱盟情

我们又好奇起杨老师为什么会入盟了?这得从88年国家实行成人高校制度说起。随着制度的落地,上虞文教局在教师进修学校开设成人高校辅导班,每周六有志报考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复习,当时杨老师也前来这里复习应考。有一次,这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生,正和自己的语文老师徐老师在走廊上交流争论一个问题,旁边走过魏百范老师。这个有思想见地的年轻人立刻引起了魏老师的关注。经过魏老师对盟的介绍和入盟的邀请,杨老师一开始并没有接受。在之后的接触中,杨老师被魏老师人格魅力所感染,又对盟组织进行深入了解,不久,杨老师递交了入盟申请书,次年被批准。

杨老师感慨:“入盟时上虞基层委员会盟员屈指可数,一转眼,入盟也已经三十几载啦!”一份自豪,一份责任自在心间。杨老师告诫我们:“入盟也好,其他事情也罢,既然做个决定就要三思而后行,一旦加入了,一旦认定了,就要一心一意,忠于组织,坚守信仰!”杨老师正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当被问到杨老师为盟组织做的事情,杨老师又谦虚了起来:“我为组织真的没有做过什么,都是很平凡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话虽然这么说,杨老师可是一个称职热心的好盟员。这么多年来,热心于参政议政,撰写提案,得到了普遍认可。现在杨老师可是老龄支部的活跃分子,积极参加考察和各项组织活动,有盟的活动,摄影和通讯报道就少不了他。我们一言以蔽之“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杨老师还告诫我们:“和自己过去比,不要和别人比。年轻的时候那么苦,30至40元一个月的工资,青黄不接,寅吃卯粮,现在改革开放,太平盛世,祖国强大真好,拥护党的领导,齐心建设盟组织!”

访谈尾声,杨老师告诉我们他快乐的法则:知足常乐。突然,我发现整个聊天过程,虽然谈及他一生中的酸甜苦辣,但杨老师没有半句埋怨和牢骚,有的只是对现世的满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心泰则身健,祝杨老师永远健康,快乐!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