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盟员风采 >> 艺海精英
我想认识这个被称作“舞痴”的酒窝才女……
2018/07/05 来源:

看到李老师的第一眼,小编就被吸引了,她气质出众,有双大眼睛,笑起来脸上还带着甜甜的酒窝。李老师不仅长得漂亮,还非常有才华,完全可以用“才貌双全”来形容。

李娜,硕士,讲师,民盟盟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金华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金华市民盟艺术团副团长,台湾艺术大学访问学者,获浙江省舞蹈艺术成就奖——第三届“浙江舞蹈奖”。编写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鉴赏与实践》《芭蕾舞实践》。教学比赛获浙江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浙江师范大学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1979年8月,李娜出生于山东临沂。她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钢琴教授,在父亲的熏陶下,李娜5岁便开始学习钢琴与舞蹈。她说,“父亲毫不吝啬对我的艺术培养,那时,每到寒暑假,父母就会送我去北京舞蹈学院学习,一个暑假要好几千元,在当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因为基础扎实,1993年,李娜以临沂市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沂水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学习期间曾获得全市中专生首届钢琴、自弹自唱、声乐、舞蹈、合唱指挥五项全能比赛一等奖,获市舞蹈比赛一等奖。出挑的李娜顺利成为山东省舞蹈家协会的会员,那一年,李娜才17岁。

1997年中专毕业时,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她毅然选择了舞蹈,并以专业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舞蹈教育专业。

大学四年,除了文化课,她所有的时间几乎都泡在练功房里。如此痴迷舞蹈,她换来了“舞痴”的外号,也换来了种种荣誉。她多次以领舞、独舞的表演方式代表学校参加对外交流活动,与韩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舞者切磋技艺,可谓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同时,李娜还深得各大剧团的喜爱,还没毕业就有不少导演抛来橄榄枝,希望她能去他们团里当舞蹈演员。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李娜都拒绝了。她说,不是她不想踏上舞台,而是她太爱舞台,太爱舞蹈,不想与之分开。

“舞蹈演员的寿命都很短,我22岁毕业,最多再跳10年,10年后我已经32岁,再转行,前途渺茫。还不如现在就当老师,培养更多的舞蹈苗子。”对于老师这份职业,李娜显得信心十足,她说相比其他人,自己当老师有三大优势,一是她科班出身,基础扎实;二是她具备表演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将动作示范得很到位,她说,“你想让学生抬腿180°,先自己抬一次给她看,亲身示范比说十句话还管用。”;三是她能编舞、能作曲,了解舞台,这样可以带领学生做出一点成绩来。

打定主意后,李娜先后投了几份简历,待大学毕业时,她分别被几所大学看中,但她最终选择了浙江师范大学,浙师大是一所省级大学,有好的平台能让她迈开步子走自己想要的路,而且浙江是鱼米之乡,对于出生在北方的她而言,这样柔情似水的江南风景是她不曾见过的。

2001年,李娜来到了浙师大音乐学院,一边攻读研究生,一边当上了学校的舞蹈老师。那时,22岁的李娜被安排给大三、大四的学生上课,有些学生甚至比她的年纪还大。一开始,她总是被班里的学生欺负。“第一次走进教室,感觉大家的眼神都挺不屑的,还有男生故意调侃我,说他比我大三岁,不知道该叫我老师好还是叫妹妹好。”听完男生的话,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李娜也羞红了脸。但等李娜秀出舞技后,学生们都震惊了,她的实力令人折服。

“后来他们才知道,我不仅拼,而且狠。”李娜说,在她的印象中,舞蹈一直是一件很严格的事,动作不到位,就要重新来;动作到位了,就要更完美。后来,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李娜渐渐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师生关系也愈加融洽。

除了学习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浙师大就职期间,也是李娜开始舞蹈创作之路的关键时期。李娜介绍,当时校艺术团每年都有社会服务任务,需要老师自己创作舞蹈带学生出去表演。“记得我第一个创作的舞蹈是表现金华市民生活喜庆的,当时还不懂创作,对金华的历史文化也不是很了解,只是把原有的知识捏合起来排了一个舞。那时只注重整齐,觉得大家在一个方块里大齐跳就是美,后来再转过头去看,才发现其实排得挺糟糕的。”即便如此,李娜的创作才能依然得到了市领导的赏识。此后,李娜被任命为文化下乡的指导老师,有了更多的创作机会。

李娜的丈夫陈俊华对她的事业十分支持,为了帮她寻找灵感,闲暇之余,陈俊华会开车带她到处转转,看田间地头,看风土人情,看传统婺剧,看这一方水土孕育出的江南风情。因为夫妻俩都深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像李娜创作的《婺魁》,就是夫妻俩在一次婺剧热场中偶然看到的。“当时看到一个扮相很奇怪的人,抓了一个小孩,给孩子眉心点了一颗朱砂痣,戴上状元帽,就开始放鞭炮,觉得很新奇。”后面经过了解,李娜才知道,这个人物叫“魁星”,是神话传说中主宰文运兴衰之神,每逢重要节日,民间总会以“跳魁星”(又称“跳馗星”、“魁星点斗”)的方式,表达对青年学子刻苦学习、得中高魁的祝愿。婺剧戏班“过场”的头、末场都要演“跳魁星”片断,它也是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凭借对《婺魁》的创作,李娜还在2012年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中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

谈起前段时间刚刚斩获大奖的节目《畲山春》,很多人只看到了舞台上精彩纷呈的6分49秒的表演,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李娜和学生们花了近3年的时间,改了十几个版本后“熬”出来的成果。

李娜说,2013年,她接受领导指派的任务,陪同音乐学院的一位学生去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参加他们传统的“三月三”节。那一次演出,畲族人的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给李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李娜又去过武义的畲族人聚集地采风。通过了解,她发现畲族是浙江省内唯一的少数民族,有着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让她萌发了创作舞蹈的念头。

“舞蹈创作不是一句话、一个想法就能搞定的,要想达到精彩的表演效果,必须付出十万分的努力。”从武义采风回来后,李娜就开始着手研究起畲族文化,“畲族服装以宝蓝和黑色为主,女子长裙不过膝,民族的图腾是凤凰……”从编排舞蹈,到演员的配乐选曲、道具制作、服装设计,舞蹈的每一个环节,李娜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完美。

李娜介绍,《畲山春》的配乐选自《千年山哈》畲语舞剧中的一段曲子,好友王天明帮助融合了水流、吆喝声的元素;道具采用浙江特色竹子编筐;在服装设计上,李娜将畲族的图腾、绣花、古代宫装等元素进行了提炼组合;小演员们常常熬夜到凌晨,她们在服装上缝上配饰,点缀七色的凤凰尾,搭配漂亮的流苏,使得传统的畲族民族服饰一下子鲜活靓丽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彩排和十几版的修改,2013年11月,在贵阳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上,李娜创作的这个5分21秒的民族舞《畲山春》成功献演,并最终问鼎“荷花奖”十佳作品奖。这也是我省高校首次获得“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十佳作品奖。

“以前跳舞,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现在当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舞台上发光发亮,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是很幸福的。”她说,现在创作作品,就像在编织自己的一个梦,只是通过学生帮她实现。未来,她还会走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将金华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舞蹈节目当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金华,爱上金华。

每一次创作,对李娜来说,都是一次蜕变,一次灵魂的升华。正是她的执著,以及对婺文化的喜爱,她费尽心力,将传统的民间艺术搬上舞台,以舞蹈的形式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激发舞者和观众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艺术的热情。

李娜也没因为有了孩子而放弃追求,她的孩子甚至一直参与在她的艺术生活之中。她做完月子回校上课,女儿还没有断奶,丈夫就抱着女儿在门口守着,方便李娜喂奶。正因为有丈夫的支持,她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安心排练。

2010年至今她原创并指导舞蹈《婺魁》《婺韵》《婺江号子》《畲山春》《婺狮者》《跳魁》《冉冉》《跳魁星》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原创并指导舞蹈《婺韵》获浙江省舞台舞蹈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金奖;第六届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教师组一等奖。

原创并指导舞蹈《畲家请茶》获第七届华东专业舞蹈展演创作三等奖。

原创并指导舞蹈《茶山春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教师组优秀创作一等奖、综合评审一等奖、团体舞蹈表演一等奖。

原创并指导舞蹈《婺魁》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表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浙江省第九届音乐舞蹈节新作品奖、优秀作曲奖;浙江省“群星奖”。

原创并指导舞蹈《畲山春》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十佳作品”;2015年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

原创并指导舞蹈《跳魁星》获2015年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十佳作品”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7年浙江省第十届音乐舞蹈节金奖、2018年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作品《跳魁星》获第11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优秀作品。

作品《畲家请茶》《跳魁星》分别获邀参加第33届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展演。作品《畲山春》《跳魁星》获邀参加第14届釜山国际舞蹈节展演。

2011年-2018年指导作品赴乌克兰、白俄罗斯、美国、南非、利比里亚、喀麦隆、加拿大、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布隆迪、韩国等国家访问演出。

注:作品连续两届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作品、作品连续两年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跳魁星》为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基金舞蹈类项目零的突破)、作品连续三届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三年一届)

2017年,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在广州举行,李娜开设了专家工作坊,来自全国各个高校、艺校的教师都来学习和交流,推动了浙江舞蹈文化在全国的传播。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