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盟员风采 >> 盟员动态
守望气象风云40年——记宁海县气象局副局长、盟员戴里平
2018/08/13 来源:

近日来,一篇《历史上的今天——记宁海一九八八年“七·三零”特大洪灾》的文章,引爆了不少宁海人对这场百年一遇的洪灾的回忆。文章作者戴里平是一名资深气象人,不仅亲历了20多个特大天气灾害,也见证了自改革开放40年来宁海气象事业发展的变迁。

与“天”相连的人生

1979年,未满20岁的戴里平进入宁海县气象局。踏入位于县城郊区的气象站,虽仅有几间破旧的矮房子,却激起了他对于气象工作的好奇心。一如白纸的少年,充分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便在工作之余,发奋自学充实自己。更是凭着这股好学的劲头,顺利考进浙江省气象学校深造。两年半的学习,让他掌握了观云识月的本领,初识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更明确将气象工作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

气象观测是个苦活,更是难活。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必须准时进行室外观测,温压风湿、阴晴雨雾等都要一一记录在案,并及时查算、编报、发送。辛苦工作时常不能换来满意的结果,气象预报经常被人“吐糟”是乱报。

“那时监测项目简单,设备有限,根据粗糙、不准确的手绘天气图制作出的天气预报,准确性可想而知。”戴里平说,这份工作,全凭气象人一对“火眼金睛”和一双手,以及一份责任心。对突发性重大灾难性气象做到有效的预报预警谈何容易?

“7·30”洪灾一直是戴里平心中的遗憾。“虽然我们进行了密切的观测,但限于条件,再有经验的气象人也没能在卫星云图上发现米粒大的云团,而正是这罕见的‘东风坡’现象所聚集的云团,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次灾难让戴里平感到痛心,但更坚定了他积累经验、立志做好气象工作的决心。

40年的“风云”变迁

改革开放后,在戴里平等气象人的努力下,宁海县气象建设步伐加快,装备“鸟枪换炮”,气象工作流程逐步走向信息化。

戴里平告诉记者,1994年以来,宁海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有了质的提升。多普勒雷达、微波雷达、气象卫星成了气象人的“火眼金睛”;县域范围内安装了50多个自动气象站,密度达5平方公里,全县气象动态一目了然,做到了“一屏知天下”……气象观测从数据采集、传输到编制数据报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技术手段日趋先进,给气象预报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气象人“把脉风雨”的经验,在监测工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997年8月18日,恰逢天文大潮,11号台风携风带雨直扑宁海,沿海风力达到11级。此时,戴里平和同事在单位整夜值守,密切关注天气情况。

凭借20多年的经验,戴里平分析测算得出结论:这场台风威力不可小觑,必须引起重视。他将分析结果迅速报送至县三防指挥部,提醒相关部门加紧防范。基于这份分析预报,我县紧急转移5万余名群众。其中在转移过程中,仍有不少群众不以为然,拒绝转移。

果不其然,风暴潮“三聚头”席卷而来,宁海县沿海海塘堤坝全线崩溃,海水倒灌,宁海成为一片汪洋,直接经济损失达12.7亿元,幸运的是,由于人员转移及时,台灾没有造成大的伤亡。这次准确的预警挽救了上万条生命,也让戴里平感到作为一名气象人深深的责任感。

风雨中的砥砺与传承

近年来,除了气象建设硬件上的变化,气象服务功能的拓展让戴里平尤为感慨。

“之前的预报,报送多云还是下雨,温度多少就行了。”他说,而今气象部门正不断向公众开放气象服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要素,及旅游、交通、穿衣等指数。对于一些重大节日如5·19开游节、中高考,气象部门也要提供特殊服务。

尤其在政府部门做重大决策时,气象部门更是发挥了“消息树”“指令枪”的作用。一次,黄坛水库出现了局部暴雨,哗啦啦下不停的大雨让领导都犯了难,不知如何调度水库蓄水量。基于对气象部门的信任,县领导直接拨通了戴里平的电话:这边的雨还要下多少毫米?经过精确的测算,戴里平颇有信心地回答:这场雨还要下20毫米。基于精准的预报,上级领导对水库蓄水作出了科学的调度。

作为一个坚守气象前线40多年的气象人,随着气象和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群众对气象工作越来越重视,戴里平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满满的自豪感。他说,气象站搬迁了4次,从梅林到农贸市场,从潘天寿广场到金水路,气象站搬迁的轨迹成就了一条一千多米长的宽阔“气象路”。如今,气象路两旁商家林立,车来人往熙熙攘攘,成为县城最繁华区域之一。“可以说是气象部门成就了气象路的繁华。”说起这个,戴里平的眉目满是得意与自豪。

守望风云几十年,说起对于这份工作最大的感悟,戴里平说,无悔气象,有愧气象。自己为气象事业奉献一生无怨无悔,同时也希望新一代的气象人,能够不断提高责任心,服务老百姓,将这份有责任有意义也有压力的工作做得更好。

(来源:宁海新闻网)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