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钱江文澜 >> 散文
2000,我的高考
2020/07/09 作者:吴晓涵

  时光冷峻,片刻不停,呼啸而去;

  时光温柔,细语呢喃,可待追忆。

  2000-2020,20年时光,不经意间高考离我远去那么久了,这才发现很久很久没有做过考试迟到、考试来不及答题的噩梦了,原来那些埋头苦读的辛苦、那些对未来的憧憬、那些等录取通知的忐忑好像都已经淡忘了。原来高考如锋利的刻刀刻下的深深印记竟也都被时光渐渐磨平,剩下的是温暖的回忆,竟都是美的了。

  我是2000年参加的高考,作为跨世纪的一届高考生,记忆犹新的是“千年虫”和各种世界末日的传言。那时候的我好像根本没在意过所谓的世界末日,估计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再就是高考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长辈们各种言论和表现都向你传递一个信息,如果高考考不好,那么末日也就不远了。

  我的家乡是浙江中部的一个小县城,三面环山,一条小溪贯穿县城,山清水秀,也是人杰地灵吧。那么一个小县城没有很好的企业,经济也不发达,但是出名的是我们的教育,我们有在省里都能排得上名的中学,很多周边地区的人都为了能进我们的县城中学而绞尽脑汁。从我开始记事开始,就总是能听到各种关于读书、上学的新闻。比如,我爸爸单位的同事,三个儿子都成了博士,那是多少人艳羡,在我家这一直是用来被我爸妈用来鞭策我和姐姐;在比如每年中考结束,大家都会一起谈论分数线。那个时候在我们那小县城,因为上学的名额很有限,所以尽管会有一些议价生的名额,但是也不是你有钱就一定能读的,一般也就是差了十分之内才能有议价的资格,这个时候就真是一分值千金了,九十年代上万元的议价费对很多家庭都不是小数目,所以这个时候能顺利考上县城高中的孩子那都是相当自豪的,至少我的父母一度很骄傲,因为我和姐姐都为家里省下了这笔钱。

  因为大家都很重视读书,都以读书好为荣,所以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我小时候和很多女孩子一样喜欢玩娃娃,喜欢做手工,想学织毛衣,想学烧菜,但是妈妈除了允许我玩娃娃之外其他手工活都不让我做,她经常说这些家务活、手工活都不用学,以后长大了自然都能学会,只有读书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不可追。而唯一被允许的玩娃娃,还是因为她发现了激励我好好学习的方式,就是以给我买娃娃为条件,要求我在学习上实现相应的目标。我印象很深,有一次我实现了学习目标,妈妈给我买了一个99元的芭比娃娃,那个时候,我爸妈月工资也就不到一千元。我从小爱美,但是长了一双单眼皮,特别羡慕大眼睛双眼皮,我妈妈抓住我这点,一直和我说,如果我好好学习,成绩好,就会变成双眼皮,小时候我自然是信的,但是等大点,学过生物,知道这两者根本不可能有关联性。不过,庆幸那个时候我已经多少明白了读书的意义,也因为学习成绩的不错,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直到后来读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更加庆幸,尽管诗书无法让我的单眼皮变成双眼皮,但是却让我拥有了丰盈的内心,也算是和当初妈妈的善意谎言殊途同归了。妈妈和爸爸因为在上学的年纪遇上了文革,都是没有上过大学,爸爸亦是在我出生后读了电大,因此他们特别希望我和姐姐能读好书,上大学,走出县城。因为是女孩子,所以还是会有不少人觉得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我的妈妈就特别怕我和姐姐到了青春期后,因为爱美爱打扮而在学习上分心,所以从小妈妈就不许我们打扮得很出挑,衣服朴素,发型简单,我是到了高三了才有了第一条牛仔裤,那还是因为上大学的姐姐说服了妈妈,加上我在高三前一直都是胖胖的,衣服又没有其他女生好看,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毫不起眼,自然也就不会有妈妈担心的那些会影响学习的事情发生了。

  在我上初二时,我的姐姐考上了省内的知名大学。我的姐姐现在读至博士,从事研究工作,但是不得不说,命运有时候真是难以预见。想当初她中考的时候,中专比高中好,因为中专毕业了直接工作,所以中专录取分数比高中高,因此她是没有考上中专才上了高中,现在想想多亏上了高中,不然人生应该是完全两样了。因为姐姐考上了浙江大学,因此在爸妈眼里我的目标也就更明确了,要跟上姐姐。到了高二开始文理分班,当时没有现在的“得语文者得天下”,只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学文科总是被认为是不聪明,没学习能力,所以在文理分班时,我和家人都非常纠结,我其实是明显的偏文科,但是家里人觉得学文科没有什么出路,以后工作不好找,希望我选择理科,而且我自己也有些虚荣心作祟,怕选文科面子上不好看。不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文科,以这些年自我认知的提高,这个选择还是理性明智的。

  高三的学习应该是很辛苦的吧,我记得从初中开始就胖胖的丑小鸭在高三一年一下子瘦成了小天鹅,至今还记得当时小舅舅的感慨,“高三真是辛苦啊,瘦得脖子都那么细了”。当时的我也算是在很多方面尚未开蒙吧,只是觉得廋了挺好,完全不知道丑小鸭已经在蜕变了。我想高三肯定是做过无数试卷,埋头题海,早起晚睡,每天过着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可是现在却怎么都想不起来那些辛苦了,时间果然像熨斗,各种辛苦都被熨平,记忆成了最光滑柔软的绸缎,让人每每再想起只觉得妥帖温暖。

  高三的时光不觉得辛苦,可能还是因为当时的我尽管懵懵懂懂,但是在姐姐上了大学后,我就一直觉得自己一定也能考上大学,走出县城,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到了高三,我竟是有些兴奋,我觉得从小学到高中,整整11年,终于到了检验学习的时候了,而且我那时就隐约觉得我肯定是要离开县城的。而且不得不提,高三这一年,我上的高中从我家附近的老校区搬到了离家比较远的新校区,我提出要住校,但是我厉害的妈妈,坚决不同意,她绝对不允许在这么重要的一年中,我脱离了她的掌控,况且高三这一年很辛苦,妈妈是我的后勤总管,要管好我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她的坚持下,我在高三学会了骑自行车,然后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学校和家之间穿梭,也正是这样,让我练就了一身不错的骑车技术。也让我在学习之余,能骑着车子到处逛逛,曾经逛到一处庭院,满院蔷薇,烁烁其华,美极了;骑过冬天田野,空空的田野,秃秃的树枝,萧肃清冷,但那时的我一点不觉得冬天清冷,因为总觉得冬天是收敛是厚积是蓄势。

  就这样,尽管学习紧张,但是高三的时间还是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高考。还记得,高考前,考场座位排好后,坐我旁边的一个同学的妈妈给我家送了一大桶活鱼,然后向我妈妈表达了让我帮助帮助的意思,我自然不肯,11年的努力,谁都想公平的竞争吧。从1979年恢复高考开始到2003年,高考的时间一直是7月份的7、8、9三天,而在浙江7月份已经入夏,天气炎热,我记得几乎每年的高考都是炎炎烈日,那时候教室没有空调,学习和考试的环境还是很锻炼人的意志的。记得我那年,高考天气还算不错没有热得难以忍受,而我在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中也有很不错的成绩,所以其实我还是有信心的。我的姐姐刚完成大学的学业顺利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硕博连读,因此很自然是她送我去考场。到了考场一看,大家几乎都是有人陪着的,在等待入场的时候,我还看见一个男生忽然紧张得发抖,几乎要晕倒,周围的人手忙脚乱一阵安抚才算让他平静了下来。第一天考的好像是语文和英语,其实我考得还算正常发挥,但是那天晚上和同学们一起聊考试,反而坏事了,聊得觉得自己考得不好,然后后面的考试就没有正常发挥。

  就这样决定那么多人命运的高考就结束了。但是接下来是更为痛苦的估分和填志愿。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我哪里有什么专业认知,其实也根本不清楚自己未来想干什么。不过我的家人倒很一致,觉得女孩子学英语挺好的,还有就是最好在省内上学,浙江省的高校少啊,那就只能选杭州的学校,但是杭州的学校又很热门,而且当年英语是热门专业,以我当时的成绩要想进杭州高校的英语很悬。2000年正值高校扩招,当时不少学校因为一下子扩招,学生宿舍一下子跟不上,所以会对一部分学生不提供住宿,也就是所谓的走读生,当然走读生会相对录取成绩低一些。但是我当时就执拗地不愿意走读,我甚至因为成绩想选择复读,因此在填志愿的时候我怎么都不肯选择服从走读。当时还一心想去离家远的地方上学,不管家人的反对,硬是填了两个哈尔滨的学校。我妈妈是特别希望我和姐姐能学医,而我那年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有招收文科生,我记得我当时也填了,不过晚上回家左思右想,想到要学解剖,越想越觉得可怕,第二天还是去改了。最后我的志愿表上就几乎全是选择了英语专业和杭州的高校。

  填完志愿就是等待录取的过程了。当时我的首选志愿是省内大学的英语专业,可是我的分数不够好,加上又没有选择服从走读,所以我没达到英语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这样我录取的几率其实就很低了。当时我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复读一年。我爸爸带着我到了杭州,想看看是不是有其他机会。一开始在杭州也是一筹莫展,爸爸看我闷闷不乐,就带我到处玩,想我散散心。我们去了净慈寺,净慈寺没有灵隐寺盛名在外,所以特别安静,我到了那里,一下子觉得心里安宁了很多,特别舒服,从此我就喜欢上了那里,直到现在,心情不好,遇到困境,我都会去那里走走,心静了很多时候问题也就解决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报考的大学有消息说财务管理和广告学专业还有录取名额,可以补报志愿,当时我和家里联系,我妈妈本身就是会计,所以她觉得财务管理也挺好,但我姐姐觉得我一直数学不太好,从小喜欢玩娃娃,爱做手工,画画也画得不错,她觉得我这么个感性的人还是学广告学比较好,我自己也倾向选择广告学,结果到了补报志愿时,只有财务管理可以选了。直至现在有时想想,各种因缘真是难以预计,我现在都还觉得我是一个感性,追求美感的人,可自从大学选择了财务管理,我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做了一个财会老师,尽管做了多年的老师多少也体会到了“会计亦是一门艺术”,但是我内心仍然有时会想,如果那个时候选择的是广告学,是不是会另一番天地了呢。最终我还是以我曾经很不喜欢的走读生身份被录取的,后来入学了才知道,如果那个时候直接填了服从走读,是可以被英语专业录取的。我还记得自从录取开始,县城的电视台就开始24小时滚屏播放录取名单,配以喜庆的《步步高》,从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录取信息还真是很激动人心的。

  高考总算是尘埃落定了。记得入学前准备行李,我还一定要爸妈给我买了一个老式的大皮箱,就是那种琼瑶剧里的样式。因为是在杭州,所以全家都送我上学,但是因为我是走读的,学校安排的住宿是校外。我尽管一心想去离家远的城市上学,原来还嫌杭州太近了,但是真到了杭州,住在校外真是感觉各种不适应,那个时候就觉得还好和姐姐一个城市,不觉得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我印象很深刻,爸爸妈妈送我到学校后,很快就回家去了,我那时候连公交车都不知道怎么坐,开学后没几天,我和姐姐打电话,姐姐说自己拉肚子了,没法过来看我,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就问同学借了自行车拿着地图,一大早骑了半个多小时到姐姐学校看她,其实到了姐姐宿舍,我挺兴奋也很有成就感的,但是当看到姐姐那一刻,眼泪就忍不住流下了来,其实还是想家了,毕竟长那么大都没怎么离开过家人。

  就这样,高考后我离开了我从小生长的小县城,到了杭州上大学,后来又去上海求学,再回到杭州工作、结婚、生子,从此剪不断的乡愁,回不去的家乡。尽管我当年离开家上大学就知道自己一定不会回到家乡工作,但是这几年真的是真切地感觉到家乡只能远观了,因为常年在外,家乡的人和事都不熟悉,所以回家越来越觉得像是过客了。

  其实,人生的很多时刻可能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个各人各有不同。但是毋庸置疑,谁都不会否认高考对人生的重大影响。每年高考我都忍不住想,又一批人的命运即将改变了。真的,现在回想那个时候如果做了不同的选择,人生肯定是另一种面貌了。像我如果当年没录取,肯定是去复读,以我的家庭肯定会让我复读到考上为止。而我的先生,作为农村家庭的第二个孩子,本是最不受关注的,但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直至现在在城市工作,是高考让他实现了逆袭。所以我很庆幸高考的独木桥上我尽管跌跌撞撞,但还是有惊无险地走过来了,尽管现在很多人说大学沦陷了,大学生早没有不是七、八十年代那样是天之骄子了,但是大学四年的经历对我一生影响深远。离开家,独自在陌生的城市求学生活,完善了我的独立人格,而各种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内心,就算是当时我那么排斥的走读,现在想想也是一种幸运,因为走读我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住一起,她们现在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大学的经历不仅仅给了我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纯粹的友谊。正是有了高考把我的人生推进了新的阶段,让我完成了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理性的蜕变,让我的青春年少时光更完满。如果说我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悔不该不听老人言,好好学习,高考时考得更好些,进入更好的学校,感受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回想我的那些同学们,在高考前也是各种不同的状态,各种故事,我的一闺蜜高考前一定要向暗恋已久的男生表白,结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自然也就影响了她的高考,她没有考上然后复读了一年,也许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傻,替她不值,但是她做了她觉得值得,毕竟我们谁都不能对他人的行为做过多的评判。不管哪个年代,学生时期恋爱都是永恒的话题,我还记得有两对同学,其中一对是特别励志的,双双相互鼓励,然后都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当时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后来考上后很快分手了又是后话了;另一对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女生是成绩很好,很受老师期望,男生是属于那种很聪明但是有点痞的,结果男生考上了,女生复读了一年,也是考取了很好的学校,但是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就无疾而终了。总之,高考那个年纪的我们有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惧;有成长的渴望和迷茫;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兴奋;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但是最美好的是我们正值不怕做错的十八九岁,可以做错,可以重新开始。

  从1977到2020,高考四十二年了,数以亿计的人命运被改变,我想其中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像我这样被高考虐了千万遍,但回味高考,亦如初恋,再多滋味唯留美好。那些年少轻狂,那些恣意青春,已然呼啸而过,但是高考一如那蓝莲花,静放无声,永不凋零。

(作者为省直联第五基层委员会盟员)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