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参政议政 >> 两会专栏
两会聚焦 | 3位盟员省政协委员作大会交流发言
2021/01/29 作者:

  1月27日下午,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盟员省政协委员潘亚岚、徐爱俊、王建国先后作大会交流发言。发言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提振消费促进我省经济稳定增长的几点建议

——潘亚岚委员代表民盟省委会的发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管理,其中提振消费是构建国内内需体系、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实施消费新政、搭建多层次消费平台、开展系列消费促销活动、大力培育新型消费等举措全力以赴推动消费复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消费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依然有待考验,2020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6%,消费回升疲软依然是当前影响我省经济稳定增长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消费增长内生动能不足。在疫情的冲击下,城乡居民收入受到影响,叠加部分城市房价出现快速上涨,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预期。人行调查显示,去年我省81.8%的居民前三季度收入未实现增长,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实际下降4.4%。高房价对消费挤压效应明显,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逼近5%红线,居民杠杆率居高不下透支消费长期增长潜力。截止三季度末,我省居民杠杆率达95.8%,居全国第一,较年初上升1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二)文旅消费受冲击较大。我省是旅游大省、会展大省,受疫情影响旅游度假消费疲弱,大型会展基本停摆,极大地影响餐饮、住宿等本地化消费,前三季度全省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2.8%和32.1%,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0.9个百分点,加上目前防疫形势日渐趋紧,全国限流区域增多,文旅消费恢复难度增大。

  (三)权重商品消费支撑乏力。去年二季度,汽车消费在各地汽车消费券政策带动下保持较好增长态势,但三季度以来增幅逐月下滑,加上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累计仍处于负增长区间。国际油价低位徘徊,去年限上成品油销售额同比下降24.3%。此外受财政支出压力影响,下半年多地消费券政策逐渐退出,政策刺激边际效应递减。

  为此,我们建议:

  (一)综合集成,以消费政策的迭代更新推动居民消费。一是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加大政策统筹和落实力度,贯彻落实省政府消费新政,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杭州进一步放宽小客车限牌,鼓励有条件地区给予特定车型购车补助;二是开展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行动,完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加大对节能型家电消费支持,推动洗碗机、消毒柜等智能、健康家电消费,刺激家电家居等家庭消费;三是加快建立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深入开展国家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和我省物流创新改革试点,完善农村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坚持“房住不炒”,加大中心城市住房租赁市场建设,降低居民特别是青年人信贷杠杆率,稳步加大对促消费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二)强化供给,以消费供给的提档升级促动居民消费。一是持续擦亮“浙里来消费”金名片,支持杭州、宁波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品质步行街,深化建设夜市经济,紧扣重大节日节点,线上线下融合开展购物狂欢节,持续推进居民消费;二是推动实施“浙货行天下”行动,实施浙货多向拓市工程,加快产销对接,创建一批外贸出口企业国内销售知名品牌,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紧扣无理由退货和放心工厂两个关键点,完善“1+X”评价标准,提升整体消费品质和环境;三是建议由文旅厅牵头推动“百县千碗”体验场所在景区、商业街区、生活社区等落地开花,提升与景区景点、文旅项目品质相匹配的住宿产品,促进餐饮消费,释放品质消费潜力,支持义乌建设“百县万品”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鼓励省内相关单位优先采购助农商品;四是开展供应链创新试点,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推动冷链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畅通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三)关注需求,以消费热点需求的激活撬动居民消费。一是鼓励实施2.5天弹性作息和错峰休假,依法依规落实好带薪休假等制度,带动居民周末假日文旅消费;二是支持杭州、宁波申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温州、湖州申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抓好23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认定一批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以点带面扩大消费;三是紧密结合当前全省各地倡议外地人员“留浙过年”出台的房租补助、提高奖金、降低景点门票等政策,策划举办符合防疫要求的“在浙里·过吉利年”等跨年、春节相关活动,撬动留浙人员春节消费;四是深入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继续推进“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等网上建设,开展“美好生活浙播季”活动,壮大直播电商、在线内容、社交营销、云逛街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林业碳汇事业助推率先实现碳中和

——徐爱俊委员的发言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我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先行地,加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探索率先实现碳中和路径,为全国实现碳中和提供浙江方案和浙江模式,对于我省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窗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和提高森林质量来增加森林碳汇等“碳吸收”和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两个主要方面的措施抵消人类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目前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发展林业碳汇技术和碳捕集封存工程技术(CCUS)两大类。碳收集封存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林业生物碳汇不仅成本低,具有较高生态附加值,而且它固碳量大,根据《自然》杂志论文,截至2017年,全球森林碳汇贮存量大约为4500亿吨,相当于大气含碳量的2/3。因此,森林碳汇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碳中和的最有效手段。据测算,2016年我省森林吸收二氧化碳6469.41万吨,相当于同年全省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7.24%。目前,我省林地面积9903万亩,森林覆盖率61.5%,而且多以中幼龄林为主,具备继续增加碳汇能力的有利条件。所以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实施森林碳中和行动计划以及加快林业碳汇市场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可以为我省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为此,我们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确立率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定位

  按照袁家军书记提出的“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浙江应该走在全国前列,尽早与世界接轨。因此,浙江省碳中和的时间可以与发达经济体保持一致。基于发达经济体虽然有部分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较早但大多数国家把碳中和时间确定在2050年,浙江省也可以把2050年作为碳中和的时间点。这样,一方面比全国碳中和时间提前了10年,具有了领先性;另一方面与发达经济体保持一致,可以展示“重要窗口”的形象。

  二、抓住碳汇重点,确立林业碳增汇优先地位

  碳汇包括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海洋碳汇和工程碳汇等。对于浙江省而言,草地碳汇忽略不计,耕地碳汇有所下降,海洋碳汇基本稳定,依靠碳捕获和碳填埋的工程碳汇缺乏经济可行性,因此,迄今主要依靠森林碳汇。为此,要进一步彰显“七分山”的生态优势,突出林业碳增汇的优先地位,通过林种改造、林木蓄积量的提升以及城市森林的建设等努力提高碳汇能力。同时,由于我省海岸线长,建设滨海湿地的条件好,因此,可以在生态海岸带建设中加大滨海湿地建设。以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窗口”为总目标,加强对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确定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体系,明确我省率先实现碳中和总体部署和林业增汇减排总目标;为此,要编排充分挖掘森林经营和森林城市碳中和潜力的任务体系,根据林业增汇减排总体任务,全面做好碳中和林业碳汇行动十四五规划,分解目标任务,并制定实施固碳新品种培育、林业资源质量提升、国家公园、重要湿地和生态功能区修复、森林城市建设等林业碳中和重大工程;同时,制定林业碳中和的工作考核体系,持续增加森林碳汇,率先形成碳中和林业发展新格局。

  三、对接碳中和规划,推进森林碳增汇行动

  2020年,我省单位面积森林蓄积为56.9立方米/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3%,明显低于福建的89.8立方米/公顷。我省森林林分结构以针叶林和中幼龄林为主,占比分别为48.47%、68.22%,林分结构及碳汇增加能力还有较大改造提升空间。为此,要编制实施森林碳增汇经营规划,推进森林碳增汇经营方案编制,实施林业碳增汇重点工程。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大力培育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的树种和品种;加快推进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开展重要湿地、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与建设,逐步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与分布格局。实现森林蓄积量、森林碳密度、总碳储量的全面增长,加快成为全国林业碳中和的先行地、示范地。

  四、实施城市森林工程,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2020年浙江省城市化率达到70%,根据发达国家85%城市化上限目标,城市将成为碳中和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要实施城市森林碳中和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森林和湿地碳汇功能;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利用屋顶、墙体、立交桥、大型车库立面等,建立立体园林绿地;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实施森林围城工程,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片林的规划建设;构建区域、城市、社区间无缝衔接、互为补充的三级绿道网络,加强城市森林固碳能力,提升城市群森林生态承载能力。

  五、完善碳市场建设,加快林业碳汇的价值转化

  碳市场是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汇交易的结合,具有碳减排和碳增汇的双重功能,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作用。2011年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2016年7月我省发布《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碳汇交易起步早、基础好。“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建成全国统一碳市场,林业碳汇的市场功能将被逐渐放大。为此,要加快推进全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与制度创新,建立碳排放权定额管理制度、森林碳汇培育机制、交易体系、监测监管体系以及交易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碳市场金融激励功能和作用,将减排与森林碳汇生态服务有机结合,实现我省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推进我省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碳汇交易要与碳排放权交易统筹,碳市场建设要与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市场等资源与环境市场建设统筹,全省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采取一个“平台、多个终端”的模式,实现平台建设的规模经济效果。

  六、坚持创新驱动,设立并实施碳增汇科技计划

  林业碳增汇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经济价值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可以大力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论走向实践,真正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但是,无论是林业碳汇的增汇技术、林业碳汇的测算技术还是林业碳汇的监管技术、林业碳汇的交易技术等均需深化理论研究、加大应用研究、推进转化研究。因此,要按照创新驱动原则,设立并实施碳增汇科技计划。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王建国委员代表民盟界别的发言

  中共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我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持续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融合的深度、广度尚存不足,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融合领域看,不充分不均衡态势明显,核心环节亟待发力。从产业类别看,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相关性更紧的服务业以及与消费端紧密相关的消费电子、服装、家具等领域数字化程度较高,制造业、部分传统服务业以及上游原材料、装备等产业数字化转型较慢。从融合环节看,企业数字化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的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企业硬件装备投入较多,涉及制造业核心业务环节的融合有待深入,软件和系统建设投入不足。

  二是从融合主体看,主动性积极性差异显著,企业内在动力有待激发。一方面,“政府部门热、企业用户冷”现象较为普遍,在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政府步伐快于企业,一些引导政策和推动举措未能正视企业处于观望阶段的客观现实,不符合企业、产业发展基础与需求,部分融合工作虽有政府资金支持得以启动,却因不切实际而半途而废。另一方面,从企业类型看,大企业数字化投入较大,融合水平相对较高,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步伐普遍较慢。

  三是从融合效果看,数字经济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融合水平有待提升。数字技术、数据资源等要素的潜力未充分释放,作为创新能力供给侧的数字经济和作为创新升级需求侧的实体经济的对接融合水平还不高。如工业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仍然偏低,很多企业的信息技术“软装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应用不多。总体来看,融合的形式虽然在增多,但效果还不够显著,效益也有待提高,需要继续拓展、深化。

  为此,我们建议:

  (一)切实提高实体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能力。一是发挥好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牵引作用。把产业集群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战场,通过发挥好龙头企业、行业冠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导作用和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扶持,引导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二是着力提升企业家数字化素质和能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鼓励设置企业首席信息官(CIO)或首席数据官(CDO)岗位,为企业培育大批实用型“数字工匠”。

  (二)加快培育和引进数字技术集成服务商。一是积极引进和培育集管理咨询、项目规划、工程实施、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工程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和智能制造优质集成服务商,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技术诊断、系统集成、设备运营与维护等数字化技术改造的一体化服务,以数字化技术、产业链协同和专业化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快发展工业软件,根据软件技术实现工业技术、工艺经验、制造知识和方法的数字化、模块化和系统化趋势,着力发展针对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制造系统软件产品,培育一批工业应用程序软件企业,在赋能产业数字化的同时创新发展数字产业。

  (三)以新基建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积极推进5G、云数据中心、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质,加大supET通用型平台与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共享力度,推动制造企业工业设备或数据采集点纳入“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二是大力推动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在智慧医疗、无人驾驶、数字旅游、智慧交通等领域形成一批特色应用场景,做强做优产业链生态。

  (四)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典型示范助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一是高标准打造服务型“数字政府”。优化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推进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开放和应用,实现政府部门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需求相匹配。二是宣传推广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分行业、分功能类别征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的典型案例,提炼经验路径并推广。支持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实体经济企业率先探索数字化升级路径,并对外输出数字化经验和能力。加大融合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企业融合发展信心。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