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钱江文澜 >> 散文
古人正月初一很忙
2020/02/26 作者:刘晓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秋》开篇之语便是“元年,春,王正月”,春和正月是每位鲁公即位必须要提及的,这是孔子“春秋笔法”最为重要的体现之一。而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一季、一月的第一天,其意义之重大更是不言而喻。北齐杜台卿《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元者,善之长也,先王体元以居正”。正月初一是先王一年“体元以居正”的开始,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象征意义。几千年来,由于儒家的大力宣扬和统治阶级的积极推广提倡,正月初一成了一年当中最被人们重视的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也是一个字:忙。

  忙着祭祀。《尚书》:“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安国注:“上日,朔日也。”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可见,正月初一开门最大事应该算祭祖了。在漫长的宗法社会,统治阶级和儒家一直推崇祖宗崇拜,在这种政治文化氛围的长期浸淫下,古人对祖宗的重视源远流长。正月初一作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元者,原也,始也”,祭祀祖宗、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思,正月初一便是古人最好的选择。

  忙着祈禳。东汉崔瑗《三子钗铭》:“元正上日,百福孔灵。”王羲之《月仪书》:“日往月来,元正首祚,太蔟告辰,微阳始布。罄无不宜,和神养素。”在崔瑗、王羲之看来,正月初一“百福孔灵”“罄无不宜”,有着与生俱来的满满正能量。虽然正月初一似乎“天生”带福,但古人却也仍然不敢怠慢,在民间祈福禳祓的环节是很受重视的。三国裴玄《新语》:“正朝,县官杀羊,悬其头于门,又磔鸡以疈之。”南朝梁沈约《宋书》:“旧时岁朔,常设苇荚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符其傍,百鬼畏之。”可见,当时的官方和民间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概莫能外,都在禳祓祈福,是有普遍性的。

  忙着礼乐。臧荣绪《晋书》:“熊远议曰:‘履端元日,正始之初,有识之士,于是观礼乐,荣耳目之观,崇玩弄之好。’”对于“有识之士”而言,“观礼乐”是元日活动的重头戏,既可赏心悦目,又可游玩联络感情。一般人如此,对于皇朝统治者,大年初一更是意义重大。《汉书》“正月朔,岁首立春,四时之始”“历者序四时之端,正分至之节,故圣人考历数以正三元”,一年之首的正月初一是封建皇朝“以正三元”的最佳日子,历来新皇登基后绝大多数在次年元旦启用新的年号,是新皇真正进入自己统治时代的标志。一般年岁,皇帝也非常重视大年初一,这一天皇朝往往会举行大型的朝贺和宴会活动。南朝宋沈约《宋书》:“《南郊乐登歌》曰:‘开元首正,礼具乐举,六典联事,九官列序。’”许多臣子要在这一日给皇帝上贺章,恭维圣德。如三国王肃《贺正仪》“元正首祚,璇玑改度,伏称万寿”,西晋王沈《贺正表》“三辰改运,元正肇祚;自天降祉,如日之升”。参加皇家宴会时,一般还要即兴进诗赋。如魏陈思王曹植《元会诗》“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晋刘臻妻《元日献椒花颂》“美哉灵花,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隋萧悫《奉和元日诗》“帝宫通夕燎,天门拂曙开;瑞云生宝鼎,荣光上露台。华山不调叶,宜城万寿杯”,唐虞世南《奉和献岁宴宫臣诗》“履端初启节,长苑命高筵;肆夏喧金奏,重润响冰弦。丝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微臣同滥吹,谬得仰钧天”。诸如此类的应制诗历代多得不胜枚举,有些出于是真情的,但久而久之大多流于形式,内容也相对空洞。

  大年初一虽然自古至今国人都很“忙”,但“忙”中其乐无穷。因此,几千年来,无论男女老少还是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乐此不疲,并在对“新”的期待和祝福中迎来了一年又一年。《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许就是在对大年初一这一新年的“新”企盼中,国人能不断“辞旧”,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迎来新的机遇乃至新生吧。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