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钱江文澜 >> 散文
一块银元
2020/08/18 作者:徐健

  时间倒回到1950年,一天,帮对门郑裁缝家拆房,当撬开柜台地板时,在积土尘埃中,发现了一块银元。早就听说这被拆的平房,本就是爷爷当年做小本生意时的营业房。我想,银元或许是当年爷爷失落下的。

  老家西乡,地少人多,加之家境贫寒,祖上遗给爷爷的只有半堂连白天都要点灯的老屋和几分山田薄地。不甘心贫困的爷爷,为了生计,决计走它乡另谋出路。

  爷爷在富裕的北乡临歧落脚,白手起家,没有资金就借,没有住房就租,以淳安西乡人独有的肯吃苦精神,从煎糖做豆腐、杀猪斩肉卖的小本经营起步。

  爷爷成了富商后,对曾经的发迹地——低矮的平房仍一直保持着原样,并交由衷心耿耿的原店庄伙计郑裁缝用作开裁缝舖用。

  也正是爷爷做生意发了财,北乡临歧成了“留耕堂”徐氏家族的第二故乡。这里建有新房,置有地产;有大伯母、二伯母及堂兄弟妹,徐家俨然成了村上的大户人家。然而,抗战爆发,商品运销至天津营口时,遭日寇抡劫,爷爷暴死于沪上。飞来橫祸,人财两空,店庄关门歇业,家境从此败落。

  生母早逝,原在父亲处读书的我和弟弟,因为怕战事影响,这一年,我们兄弟俩正好辍学回到西乡老家。那里有知冷知热、痛我爱我的祖母。可哪知,此时照料祖母的大伯父也状况不如。再说,苦地方的西乡,一下增加两个吃大人饭的,也确实有难处。

  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北乡的二伯母来到西乡,并约定来年的春天要我去北乡玩。是大人们的计谋,还是事出有因。来年开春,当我兴冲冲翻山越岭步行90里,来到这个从没到过的北乡,早有算计的二伯母,哪里还肯再让我回去,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大人早就计划好设下的安排。

  阴差阳错,我也因此去到北乡,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人,还居然成了去郑裁缝家帮助建新屋拆旧房的帮工,并拣到也许是当年爷爷失落的银元。

  天上掉馅饼,帮人拆房还拣到银元。在当时,说说1米6几的身高,人家都当我是大小伙子了。可对钱,说真的,我还真沒怎么摸过。在父亲身边读书的时候,继母从没给过我钱,父亲虽给一点,那也是只给可我买块橡皮、铅笔之类的小钱;就连那次回祖母家,要坐7天船,父亲也只交给带我的叔叔,途中吃的米和干菜。真的,长那么大,别说银元,就连稍大一点的钱,都没有摸过。

  银元当属贵重稀罕之物。民国时期,一块银元,可买一担米,五块银元就可买一头牛。当时的农产品,9分钱可从农家买1斤山核核;黑芝麻20元一担,2角钱就可买1斤;九都老庵吉的高山云雾茶,算最贵了,也只需五六十元一担。这一块银元,在那时,如果用来买这些好吃的,不是说一点点,而是需要肩挑人扛。再说,身处逆境,雨天连套鞋都没有一双的我,那年去北乡穿的还是大人早年穿过的长衫、长袍,入冬了,添置一件棉袄,也非常需要。这爷爷遗下的一块银元,简直是雪中送炭,可再苦再难我却怎么也不舍得用。

  由于爱惜,白天将银元放在贴心的内衣口袋;晚上将银元垫在枕头下,生怕丢失。

  到北乡那年,当时二伯母家还有个我们都叫他哥的老癞里。二伯母交代老癞里要带带我,我跟着癞里哥上山砍柴,下地干活、耘田耕地、牧牛割草……样样农活都会干,就是那时候学会的。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朋友,消息闭塞,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人虽然在北乡,心却连做梦都在西乡。次年,忙过春耕,我决意去西乡看看祖母。

  出生地西乡,就是不一样,听说我要回老家,那天,童年时的伙伴早早就来祖母家里等待。原来他们早就盼着并急着要告诉我,第二天乡里开公判会,会后有抗美援朝参军报名的好消息。

  喜出望外的我和小伙伴们都一起积极地报了名。我当时才16岁,户籍关系又不在西乡,自然连初选的资格都沒有。但从此,每当想起那天上台报名的情景,心里却总是热乎乎的。

  虽然又回到北乡,但报名参军的想望仍时时缠绕在心头。终于也有了希望,是邻居小鲁告诉我的。

  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村委会开群众大会,村长杨干讲话,说的也正是有关抗美援朝的亊情。不过这回不是动员参军,而是发动村民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有了上回去西乡的经历,对杨干村长的讲话我是听得特别入耳。

  抗美援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既然因年龄原因参军不成,捐献飞机大炮,我不是正好有一块银元吗!是啊!能为抗美援朝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能为购买飞机大炮,奉献一颗螺丝钉,也是莫大的荣幸。应该将这块银元捐献给国家,这不仅是支援抗美援朝的需要,也是这块银元最好的归宿。即刻,我毫不犹豫地作出捐献银元的决定。

  我心潮澎湃,在大会结束以后,就去到农会办公室,将这块深藏于內衣,还带有体温的银元,郑重交给了农会。

  将银元捐献给国家。二伯母和大伯母,她们还是在三天后村委会贴出《光荣榜》才得知的。从表情看,二伯母好像不太高兴,有责备的意思;大伯母是支持的。

  由抗美援朝报名参军和捐献银元异想天开地又联想到要读书。然而,独在异乡,哪有这个条件!说也真巧,偏偏这一年,由于教师紧缺,小升初招生,增加招收“不缴学费,还管吃饭,一年就可毕业做小学老师的速成师范”。

  当时我寄住在二伯母家,劳动是根本,要报考,可万万不要影响到干活。我是白天劳作,晚上学习。这半年,伴我夜读的那盏清油灯,每晚都亮到深夜。也许是捐银元的事,一时间在村上传为美谈。当我考取了初中,而且还成了村里16个人参加招生考试,我成为两个录取中的一个时。村里的伯伯叔叔见面无不和颜悦色多有赞词。

  往事悠悠,70年前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难忘哬!那块非同寻常的银元。

(作者为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支部退休盟员)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