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参政议政 >> 两会专栏
两会聚焦 | 毛伟民委员:让改革创新真正成为职业教育 “提质培优”的根本动力
2021/01/29 作者:潘崇辉

  作为省政协教育界别的一名政协委员,毛伟民一直关注着教育发展问题:学前教育补短、配套幼儿园治理、课后托管、教育帮扶……让改革创新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根本动力,这也是他今年省政协大会关注的内容。

  岁末年初,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问题引起毛伟民高度关注,并花大力气进行调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已于2020年11月印发了《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杭州市政府也正在积极谋划,拟于近期印发《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应该说,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为此,毛伟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目前仍然存在学历上升通道和普职融通渠道不畅的问题。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明确提出,“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对此,希望省里能尽快破题,加快打通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通道并加大办学规模。同时,将职业启蒙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向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延伸,并其职业体验纳入义务教育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二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依然艰难。省政府的文件也专门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然而要让这些举措真正落地,则需要政府各部门、各行各业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全省中职教育的毕业生升学比例逐年有上升趋势,以杭州为例,中职学校(不含技校)毕业生升学比例已经达到70%以上,正是由于升学比例的持续提高,导致中职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以往基于那种用工为纽带的校企合作事实上已经很难延续。而要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中职学校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主动承担如企业职工培训、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文化传承、就业创业等社会服务工作。政策瓶颈的突破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中职学校属于纯公益性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在承担上述社会服务工作任务时受到“收支两条线”的财政政策、绩效工资、用人编制等政策限制,致使中职学校无法放开手脚。尽管要解决此类问题的呼声很大、政策上也开出了通道,但具体到操作上仍然障碍重重。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