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钱江文澜 >> 散文
【我和我的民盟】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工作者
2021/04/01 作者:张丰

  今天正值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八十周年纪念日。我坐在电脑前,回忆叙说的念头渐渐涌起,几十年的片断记忆联络成片,漫将开来。

怀崇敬之心,加入民盟组织

  虽然我加入民盟是2000年,但第一次接触民盟却是在1985年读高三时。当时我看到一本书《中国现代爱国者的故事》,被其中的人物故事吸引住了。该书介绍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年间的几十位爱国人士,从人物故事中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以及民主爱国人士奔走国是,与共产党一同救民族于危亡的往事。当年稚嫩的我以35首不太工整的古体诗概括先辈的事迹,抒发内心的崇敬之心。其中有写闻一多等民主人士的几首小诗。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中国民主同盟,一点崇敬的记忆,虽然当时对于细节我并不了解。

  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原台州师专历史科的叶哲明教授被推选为民盟台州市委主委。因为儿时非常喜欢听叶老师讲三国故事,工作之初曾协助叶老师主持台州历史文化研究室工作,所以对他颇为景仰也较为亲近,对民盟的了解也逐渐增多。1999年,在参加台州市中青年党外干部培训时,时任台州市民盟专职干部的方德助老师(原来也是台州师专的同事)征询我有无加入民盟的意愿。由着自己学生时代对民盟的初步认识和对叶哲明教授的敬重,我欣然表示同意。

  2000年2月,我加入民盟。当时台州市民盟盟员未过百人,一些熟悉的朋友也在其中,像曹羽、张慧萍、林素瑛等。后来得知对自己的人生观影响很大的高中语文老师马茂森曾是椒江民盟的领导者,感觉十分亲切。在台州期间,我在盟务方面参与不多,只是2004年被选为台州市第三届人大代表,有过短暂的参政议政经历,不想这居然是人生的重要伏笔。

  2006年底,我调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工作。初到新单位,我的工作负担相对不重,李金鉾老师、周彩莺老师希望我接手民盟省教研室支部的工作,吴华教授邀我参与民盟省委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于是我开始积极参与盟务工作,并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有一些难忘的记忆。

怀学习心态,参与政策调研

  2007年,民盟浙江省委会第十届教育专委会成立,吴华教授、张永谊老师任正、副主任,肖龙海教授、李春玲教授、张小敏教授和我等10余名同志担任委员。在研讨调研选题时,我提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题值得调研,对教育财政政策较有研究的吴华教授当即拍板,确定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2007年度专委会调研课题。2007年12月12日-18日,我们赴浦江、兰溪、松阳、龙泉、文成和瑞安等地调研,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经费使用情况的框算与调查,重点了解农村学校的经费保障状况。

  吴华教授亲自执笔《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报告概述了浙江省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的进展,并非常专业地、基于实证分析了政策落地中存在的五方面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这份调研报告后来转化为政协提案。从2009年浙江省的相关政策看,这份调研报告的研究分析与政策建议应该是起作用的。这归功于吴华教授的专业与严谨。在那次调研中,我只是一名小跟班,写了一份《关于加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督查的建议》。但那次经历对我影响较大,也是我后来积极参政议政的基础锻炼。

  2010年10月,民盟中央基础教育研讨会在绍兴召开。作为浙江代表,我作了题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的期待——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制度反思》的发言,并参加圆桌论坛。当时提出“支持课程的选择修习是高校招生制度设计的突破口”的观点,当时看来有些超前。那次发言是我后来围绕新高考改革作建设性讨论的铺垫。“期待基础教育立场的大学招生制度”是这一主张的发展与“续集”。

  我在民盟浙江省委会第十届教育专委会中的贡献并不多,主要是学习,特别是许建平老师参政议政的专业精神对我的激励很大。2012年初,民盟省委会希望我来挑下一任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担子。我当时并无思想准备,但面对组织的信任以及调研室同志们的支持,我接过了这个压力山大的工作,开始组建民盟浙江省委会第十一届教育专委会。

怀专业抱负,寻策教育振兴

  2012年7月,我们在莲花宾馆召开基础教育研讨会,一方面研讨调研选题,另一方面观察和发现盟员骨干。在宁波市教育局陈文辉副局长和西湖区教育局俞雁雁老师的提议下,我们确定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为重点调研课题。

  在提交的《关于系统研究和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中,我们分析了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需面对的矛盾,分析困难背后的社会与经济原因,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并以参政议政专报的形式报送省委省政府,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新一届教育委员会的首项调研“初战告捷”。

  在新组建的第十一届教育委员会中,李春玲教授、肖龙海教授、张小敏教授、张悦处长、胡建勇教授、刘训华教授等研究能力都很强,加上吴华教授的指导,我们很快搭起工作框架。大家踌躇满志,献计献策。在2013-2016年间,我们合力组织了职业教育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两大调研和数十项课题,相继组织高等教育论坛、职业教育论坛、民办教育论坛和基础教育论坛,树起“盟声议政”教育论坛的品牌。成岳冲主委、韩平副主委、徐向东副主委数次全程参加并指导论坛,成果丰硕。在调研与论坛的组织中,调研部的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来看,当年的参政议政调研规划是很有前瞻性的。2013年底,我们确定以职业教育发展为2014年重点调研课题。2月12日,我们赴省教育厅调研,听取职成教处、高教处关于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的介绍。调研组确定6个调研方向,将专委会整体动员起来。也就在那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

  我们的调研与国家的节奏刚好合拍。3月赴宁波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调研;5月赴浙江科技学院就应用型本科教育问题进行调研。陈文辉副局长经验丰富,思考深刻,再次给予我们重要帮助。在教育委员会各路调研分别形成成果的同时,调研室发动全省盟员就职业教育发展献计献策,筹备5月29日的“盟声议政”职业教育论坛。也正是论坛前后,国务院颁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与措施。

  在职业教育论坛上,我们形成促进产教融合的制度与实践(刘训华、胡建勇负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前瞻(张小敏、张悦负责)、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李春玲、王成福负责)等三方面调研成果,并提交总报告《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总结浙江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基础,就“本科职业教育”构建的主要力量及其动力、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等问题展开研讨。我们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非不同层次的教育,而是不同类型的教育”的主张,这句话目前出现在国家的正式文件中。

  应该说,2014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我们系统运作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调研,成果丰硕。李春玲、张小敏、刘训华、张悦、胡建勇、王成福等委员有分工,有合作,形成较为深入的专题成果10余万字。而且调研与论坛形成很好的配合,并探索专委会与市委会的联合调研。谢谢共事的智慧的伙计们!在随后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调研中,我们进一步发挥专委会团队优势,深化省市协同调研。

  2015年2月13日,我们赴嘉兴,就“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课题召开省市县三级联动调研座谈会。民盟嘉兴市委会主委柴永强率嘉兴民盟、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参加座谈。我们就调研主题达成共识,并就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招录、培训、管理等方面展开调研的思路作了交流与分工。肖龙海、李春玲、张悦、张小敏和我一起参加了这次座谈。

  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涉面更广,我们规划了师范教育改革(胡建勇、肖龙海负责)、教师招录制度(王曜君、徐永良负责)、教师从教动机调查(刘华、蔡建平)、教师培训工作(李春玲)、教师流动机制(嘉兴市委会)、“新代课教师现象”(张悦、马海燕)、教师绩效工资(何民)、生育政策变化对教师配备的影响(袁从容、施昌魏)等子课题,分赴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座谈,并与嘉兴、宁波、金华等市委会合作开展调研。

  2015年10月13日,我们先在桐乡与嘉兴课题组会商成果转化;19日,与宁波、绍兴两市的教育委员会一起就教师招录问题进行联合调研。通过形式丰富的、深入基层的调研,关于教师招录制度的思考逐渐深入,研究切入点指向教师招录过程中的学校自主权问题、教师招录考试的内容与方式、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问题、新教师试用制度(基于适教性评价的淘汰机制、借鉴企业用人机制改革教师试用期等现实问题)等方面,为改进教师工作增加了许多鲜活的视角。

  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调研中,我除了执笔《关于完善师范招生与教师招录制度缓解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的建议》(后来成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外,尝试将自己的定位从汇总作用的课题组长调整为组织作用的“自由人”,策划调研活动、发现问题分配任务、与任务承担者研讨、调研成果点化……帮助更多的委员与盟员形成成果,重在参政议政骨干的培养锻炼。我们还与调研室合作组织了一期教育主题的参政议政工作骨干培训班,一起前往建德,以现场调研为实践研修,一起研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我们还走出浙江,前往山东,与民盟山东省委交流参政议政工作,调研山东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举措。

  2016年5月,主题为“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盟声议政”教育论坛在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这是应征论文最多、质量最好的教育论坛,共收到70篇论文,选入文集的成果20万字;这也是会议讨论最热烈、生成最丰富、政策建议最有操作性的教育论坛,我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主持论坛,那互动讨论的生成之畅快,印象极深。论坛成功归因于两方面,一是委员们前期的充分参与,二是盟员教师的群众基础被较好激活。此次论坛也为2017年专委会换届的队伍组建打下基础。

  专委会是较为分散的、业余兼职的工作团队。在调研室的帮助下,教育委员会的组织运作较有章法。归纳起来,有三点经验: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班子,发挥好副主任的作用,教育委员会最早设立秘书处,加强专委会的团队凝聚力;二是建立规划课题与自选课题相结合的调研制度,规划课题调研重点突破,自选课题调研灵活补充;三是通过工作简报,保持工作信息畅通,并积累成果,自我激励。我们从2012年起编辑《民盟省委会教育委员会工作材料》17期25万字,以电子邮件形式及时向委员通报专委会工作进展,交流委员们的工作成果。这一集传达、交流、汇报、存档和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简报,看似平常,却影响颇大。

  第十一届教育委员会是一个很棒的集体。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开展了有较大影响的重点调研课题,发挥“盟声议政”论坛的综合效应,构建起促使委员深度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形成省地联动参政议政的合力。难忘所有一起共事过的伙伴,感谢所有支持与帮助过我们的领导与朋友!

  民盟省委会领导对专委会工作越来越重视。2015年底,第一次在常委会上安排专委会工作汇报。我与潘亚岚教授分别代表教育与经济专委会作了发言。2017年,省委会换届,教育委员会有五位委员成为第十二届省委会委员,张悦当选监督委员会委员。出自教育委员会的省委委员在全会上相逢格外亲切。

怀社会使命,呼吁科学发展

  2017年,根据民盟省委会的规划,教育专委会换届后分设基础教育专委会和高等教育专委会,我与张悦分任两个专委会的主任。教育委员会的力量兵分两路,迎接更长战线的工作挑战。好在2016年论坛组织时积累了一些骨干,新一届基础教育专委会于9月组建完成。除了李春玲教授、王曜君教授与我外,其余同志均是新委员。

  民盟省委会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专委会的建设。成岳冲主委与韩平副主委于2019年8月19日与基础教育专委会班子座谈,研讨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对策,并对后继工作提出要求。

  在全体委员第一次会议上,我们特意将专委会前五年的主要成果选编成册,起名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工作者》,体现我们对参政议政工作意义的认识,也为新一届委员树立工作榜样。韩平副主委在序言中肯定我们在工作中“突出团结”“突出专业”“突出创新”“突出奉献”的特点,并对新组建的基础教育专委会工作提出四方面的要求。

  换届后,民盟省委会常委会每年听取两个专委会的工作汇报,基础教育专委会作为第一批代表汇报专委会开局工作。徐燕峰副主委勉励我们,要继承好传统,再激再励,再立新功。从工作架构看,新一届专委会还是比较成熟的。但因为基础教育工作的特点,政策建议很难立竿见影,虽然常是人们议论的热点,却难以形成议政的亮点;再加上人员组成的变化,增加的一线校长,虽经验丰富,但工作任务较重,系统研究能力逊于前一届委员。基础教育专委会要拿出系统思考的高屋建瓴的研究成果相对更困难。因此我的策略,一是进一步发挥副主任的担纲作用,发挥秘书处的枢纽功能,邱曙光校长与张琦老师负责的秘书处在后期运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坚持规划调研课题与自选调研课题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在关注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机制性问题的同时,重视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落地的操作性问题;三是重点策划好每年一次的现场主题调研与全体委员会议,两年召开一次高质量的论坛。

  2018年5月,我们前往苏州调研考察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顺道参观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的纪念馆,再回杭州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应邀介绍了上海市开展区县教育发展环境评价的经验,启发我们商讨《优化教育生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方案。

  2019年4月,我们前往缙云县调研农村教育发展,走进长坑小学现场思考乡村教育振兴之策。2020年11月,我们前往淳安县富文中心小学,解剖乡村学校振兴的案例,并组织委员们一起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八部委《关于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通知》。

  之所以这样策划工作,主要基于问题导向的思考。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农村教育薄弱,公办教育困境等,但问题的焦点在区域教育发展生态问题、教育评价导向问题以及教育领导专业化等其它错综复杂的原因。在2015年前后,我曾报送过《关于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领导任职资格条件制度推动教育局长专业化的建议》《切实制止地方政府“学业成绩政绩化”的错误倾向》《关注“结构意义的质量”:教育发展现代化的新效标》等信息材料,被民盟中央、民盟省委录用。所以我们将呼吁教育科学发展作为本届专委会参政议政的重点,以彰显社会使命。这也是我本职工作的重点之一。

  2018年初,我写了短文《学习两山理论,优化教育生态》,随后进一步撰写了《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地方政府端正教育质量观的建议》,报送民盟中央。我将当前基础教育中“学业成绩政绩化”问题的实质归因于“经济模式”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主张强调教育发展的“生态意识”与“结构思维”,建议从结构的角度看区域教育的发展,从过程的角度评价学校办学的质量,尝试构建新的评价指数关注区域内公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普职教育的合理结构、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等;建议构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环境评估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科学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这一材料也呈交给8月来浙的国务院关于减负问题的综合调研组。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破五唯”的讲话看,我们坚持呼吁端正教育质量观,优化教育生态的建议,已得到高层的重视。从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看,国家将改变对地方党委与政府教育工作的评价,克服短视功利倾向,问责教育生态问题严重地区。这是《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地方政府端正教育质量观的建议》的最好回声。

  因此,民盟省委会于2019年11月在湖州召开的第五届“盟声议政”教育论坛适逢其时。大会主题“推动教育均衡,优化教育生态”,很好地呼应了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大政方向,很好地体现了浙江教育评价改革的先行实践。我作了题为《构建以教育生态为核心的区域教育发展评价体系》的主旨发言。上海邀请的杨国顺教授、李春玲教授、吴玉花老师分别从公民办教育发展、城乡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发言,形成我们从结构视角关于教育生态的阐释。在这一首次省市联合举办的教育论坛上,我们推出了主持新人秘书长张琦老师。

  在“优化教育生态”的主题下,马海燕老师、邱曙光校长、李春玲教授等开展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调查、农村小规模乡村学校建设标准调研等课题。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我们规划了“盟声议政”教育论坛(2021)的主题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继续呼吁教育的科学发展。

  多年实践的锻炼,让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更显章法与艺术。我们既要能锲而不舍地深入研究,持续呼吁;也要能从社会新闻中敏锐发现机会,快速反应。一些信息议案的故事颇有情节感,也很有成就感。

  2018年6月,杭州某小学因学位有限,部分符合入学条件的学龄儿童(俗称“一表生”)被调剂的消息在社会上被热议。我与马海燕、俞雁雁两位委员讨论,发现问题焦点在于学校规划的空间限制与学区房投机火热之间的矛盾。而且学区房投机中的入学风险逐渐增加,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累积,须引起高度重视。受“楼市房价地图”的启发,我们提出建立学区房入学预警机制的建议,依托大数据建立“学龄儿童分布地图”,抑制学区房投机,缓解投机风险。7月17日,材料交到调研室,迅速改编成专报呈省政府领导。省政府领导7月30日批示转省教育厅办理。10月22日,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户籍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对学区内适龄户籍生人数做出预警。这是我所经历的最漂亮的一次从建议到政策的转化。从提出设想到政策出台,只用了三个月,足见我们参政议政与浙江政务之高效率。

  也是在2018年6月,我在学校调研时,发现酷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马上联络郑少艾老师与马海燕老师,通过系统统计调查与问卷先开放调查了解当时中小学教室空调配置的情况,分析教室全面安装空调的可能困难。7月15日,我们递交《关于在公办中小学教室全面安装空调的建议》,同时将建议发送给各地的委员,请他们在本地的人代会与政协会议上提案建言,推动问题解决。在有理有据的呼吁下,两年来,不少地区已解决中小学教室的空调问题,部分地区还将此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

  在基础教育专委会中,既有一批实干者,也有几位“开心果”。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工作者,我们既要有原则,也要有方法。记得与委员们交流时,我曾提到要讲“四句话”——讲真话、讲专业的话、讲建设性的话、讲基于对象立场的话。我也以这四句勉励自己。

怀平民情怀,服务基层实践

  社会服务是民盟的主要工作。我在社会服务方面参与的不算多,但参与的几次“烛光行动”都留下很深的印象。

  2009年初,民盟省委会社会服务部联系我,希望我能组织一次到云和的送教活动。于是我们以民盟教育专委会与省教育厅直属联合支部(省教研室支部于2009年换届更名)的名义,策划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调研送教活动。

  第一路是我们支部的省幼师秦金亮院长带队的云和木制玩具业的调研;第二路是我邀请四位初中特级教师和李金鉾老师、周彩莺老师组成送教团,进校教研。赵群筠老师、潘连方先生、屈小武老师、胡玫老师担纲的初中四学科勇敢地采用由云和学校定课题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第一天下午,请云和三中组织四个学科的本校教师的公开课研讨。我们的盟员特级教师参与下午活动,一同研究分析本校教师课堂中暴露的困难与问题,然后当晚就地备课,以第二天的课堂呈现这些困难与问题的克服办法。这是一种极有挑战性的教研活动策划,变预设的展示为针对性研究,对送教教师的要求很高。语文的赵群筠老师还自加压力,当晚邀请云和三中一位教龄三年的年青教师一起备课,准备也能适合普通教师的教学方案与课件,第二天两人同课同构,用同一个课件各上一节课,让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比较分析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采用同一教学设计的不同的教学实现,从中体悟学习改进的要点。

  这次活动既成功地进行了学科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培训指导,同时也向与会老师传递了尊重基层、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展现了民盟送教团队的勇气与智慧。我感怀于大家的敬业与精彩,以县城广场上巨石的题字“湿云和露”为喻,专门制作了汇报PPT,总结这次送教活动。

  2013年9月,民盟省委会带领何双安、张志宏、吴文尧和我去甘肃省定西地区送教。

  这是我第三次跨省送教。此前曾去过新疆与四川送教,甘肃甘南与四川青川属于同一个地震带。在我们来之前,甘南刚发生过5级的地震,因而路况很差。我们花了13个小时到达目的地甘肃小江南——岷县。我的任务是通识讲座《课堂变革的核心要素》,何双安老师等分别给高中生上数理化课,组织教研活动。

  说是送教,其实是调研。我第一次深入到这样的贫困山区县,通过与当地教育局和学校的同志交流,我的感受是,西部教育之困并非教育方法问题,而是教育目的问题。教育意在帮助学生的是什么?是走出大山的机会,还是谋生的本领与意志。因为产业发展落后,本地就业机会很少,学生读书的目的就是考学,毕业后的目标是考公或考事业单位。在他们的心目中,努力的目标就是得到一个财政供养的职位。因此,学习便是纯粹的应试。从素养的角度,从应用的视角讨论学习,对于他们的师生来说似是天方夜谭。生性积极的我,很少有无力的感觉。但面对纯朴的学生和逐渐苍老的心灵,只是感觉我们能为他们做得太微薄。平民教育之困境是当前社会无法回避的难题。回来路上以小诗留记。

  千里奔波赴甘南,骑梁两看分水关。行走课堂真本色,反思学教步艰难。

  贫山脊岭无古迹,红军天道指延安。平民教育何所求,应试小技怎出山。

  一个偶然的原因,让我与民办学校有了关联。2018年夏天,徐燕峰副主委找我谈话,告知民盟省委会主委会议的意见,让我担任民盟省委会举办的杭州求是高级中学理事会理事长,代表民盟省委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虽然这与我的工作经历没有联系,不过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项义务工作。虽然全无经验,但只要做好沟通,工作便无困难。在徐燕峰副主委的指导下,在张瑾校长的具体落实下,学校办学保持进步,理事会工作顺利展开。

  随着与杭州求是高级中学工作联系的增加,我很庆幸自己在这所给平民学生再次希望的学校中的一分子力量。学校在办学条件艰苦、生源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帮助不少学生实现逆袭或反转,首先靠的是成功的德育工作,靠的是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的思想工作。“加法意义”的教学工作进步要与“乘法意义”的德育工作进步相结合,才会出现倍增的力量。从求是高中的进步中,我们能够体会平民高中的使命以及学校振兴的精神。

  社会服务既是你对社会的贡献与参与,也是你进一步获得社会认知,积累社会“年轮”的经历。

怀归属之感,营建温暖集体

  民盟省教研室支部成立于1993年,李金鉾老师是支部的创始人。我2006年10月加入到这个集体。2009年3月,民盟省委会根据盟员组成的变化,同意省教研室支部更名为省教育厅直属联合支部。省教育厅机关、直属单位、杭州外国语学校和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近20名盟员集中成立新支部。我被推选为支部主委,与周彩莺老师、夏谷鸣老师、朱宗顺老师一起组成支部委员会。教研室党总支季芳书记对民盟支部非常关心,经常组织“肝胆相照”活动。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盟员,要有一种使命感与归属感。使命感主要体现在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的参与上,归属感更多地体现在组织生活中。因为大家都是老师,职业相同,思想相通。我们定期组织活动,学习座谈,郊游踏青,其乐融融。2009年的云和支教也是我们支部的活动之一。

  在我们支部中,老同志是我们的“宝”。他们活动积极,非常支持工作。作为创始人,李金鉾老师肯定是最积极的,热心关心我们年轻人;王湄若老师出身于民盟世家,从她身上能自然感染到民盟的文化;年轻的周彩莺老师居然也跨入到退休老师的行列,她与生俱来的暖暖的气质有一种自然的凝聚力,让大家感到温暖应该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要求。

  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们支部增加了数名骨干。许是杭州大学教育系中有民盟的渊源,张悦与郑少艾两同学相继入盟;许是学前教育是我们支部的优势方向,幼教教研员虞莉莉也加入民盟。随着新盟员的逐渐充实,2014年11月,支部换届,增选郑少艾为支部副主委。当时共有盟员27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6人,教授、特级教师、博士9人,可谓是教育界盟员的“人才高地”。少艾最年轻,富有活力,支部盟务的具体工作主要由他承担。

  由于盟员较为分散,组织全员集体活动的机会不多。不过,我们每次活动都精心策划,形成“一校一企”的支部活动特色。通常先在一所学校进行盟务学习或业务调研,组织生活和教育教学帮扶相结合,然后参观一家企业,了解其他行业的新动态和新成果。如我们曾去杭州清河实验学校调研并参观玉皇山基金小镇、去求是高级中学教学调研并参观浙江民盟盟史馆和大江东IT高新企业、去浙江理工大学民盟支部座谈并参观理工大学创业街……

  说来也是缘分,2020年12月,根据民盟省委会组织工作的部署,以省教育厅直属联合支部为基础,加入杭州求是高级中学支部和原高职总支综合支部部分盟员,成立民盟省直属联合教育基层委员会。民盟杭州求是高级中学支部的加入,让我们更有党派意识和自豪感。作为浙江民盟窗口的盟史馆就设在那里,感受民盟的历史精神,充分发挥盟史馆的教育意义,我们也人人有责。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