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念万一疏失,将何以对浙人,何以对文化,不禁殷忧。88年前,陈训慈先生在《运书日记》中写下的忧思,至今依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9月19日上午,浙江图书馆曙光路馆“山河载书·文脉长征”展览现场肃穆庄严,策展人、浙江图书馆支部盟员周聿丹以沉静而有力的讲述,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1937年8月,日军逼近杭州。民盟先贤、时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在缺乏上级明确指令与经费保障的困境中,毅然做出抢运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决定。全馆紧急动员,将包括文澜阁《四库全书》140箱、馆藏善本88箱在内的珍贵文献分装228箱。8月4日凌晨,这批文明瑰宝自钱塘江码头启运,逆流而上,由此开启了一场长达8年11个月、跨越浙、闽、赣、湘、黔、川6省,辗转数千公里的文化长征。
展览中,一份《运书日记》复件清晰记载着西迁路上的艰难险阻:船只因水急滞留桐庐,幸得浙江大学卡车协助转运;1938年4月抵贵阳后,为避轰炸又三度迁转——先急迁威清门外张家祠堂,后为防潮于1939年2月移藏城北地母洞。在地母洞长达5年8个月的存藏中,工作人员坚持每年春秋两季曝晒书籍,以防霉蛀。展览现场复现了当年晒书场景,盟员们久久驻足,感受着前辈们在艰难岁月中守护文明的火种之志。
“陈老馆长不仅守护了文献,更守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从前只在史料中读过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的历史,今天才知道我们的前辈为此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心血。作为新时代的图书馆人,我们更应珍惜当下,守护文明。”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盟员们围绕民盟先辈事迹、爱国主义精神展开热烈讨论。
下午,盟员们集体观看当日全国公映的影片《731》,影片通过大量史实资料和真实人物故事,展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犯下的反人类罪行。观影中,多位盟员潸然泪下:“这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示世人珍爱和平。”
“先辈们在战火中守护文明火种,我们在和平年代更应传承好这份使命。”“一天的学习活动短暂而深刻,从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保护到电影《731》的历史再现,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深感文化守护者的责任重大。“盟员们表示,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先辈足迹中寻找方向,在时代召唤中坚定信念,将今日所学转化为服务读者、守护文明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