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民盟 >> 省直信息
聚焦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省直工委举行盟声议政座谈会
2025/10/29 作者:潘佼江(2023级省直新盟员培训班)

  

  10月21日下午,之江文化中心浙江省非遗馆二楼学术报告厅里,一场头脑风暴正在上演。民盟省直工委在此举行盟声议政座谈会,聚焦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艺术传媒领域的10余位盟内外专家围桌而坐,共话如何让农遗活起来、火起来、富起来。

  “浙江拥有6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7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全国双第一,但活态传承与内生动力的矛盾依然突出……”课题组牵头人、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许建伟从一组数据、一组对比、一套方案出发,介绍了《激活千年农耕文明的现代价值:浙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系统性改革路径》调研报告,表示重点是要让保护者不吃亏、让消费者愿买单、让年轻人肯返乡。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省非遗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其全表示,农遗不是标本,而是生活。要在创意设计上发力,让文化可视、可玩、可带走,实现系统性、整体性保护。

  省农业对外合作中心二级调研员、省政协委员朱国荣是农遗项目申报的管理者和实际参与者,他在报告结构上提出了优化意见,指出农遗的核心是生态循环,一旦链条断裂,文化就失去载体。

  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研究馆员林敏认为浙江有基础、有责任拿出浙江行动,贡献全国方案。

  浙江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朝晖表示要遗产多元化,不能把农遗当孤岛,要把它当成社区,把遗产地升级为文化社区,激活社区内驱动力。

  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民盟省委会常委郭艺提出“美丽乡村3.0公式”:立法锁定风貌+标准输出IP+一乡一品赛道=农遗版共同富裕,要从顶层设计出发,立法加速发展,制定农遗标准,改变千村一面的现有美丽乡村,以农遗为特点抓手,建设一乡一品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浙大访问学者、贵州大学讲师龚卿民一口气列出5处措辞微调:“我是做设计的,可以把农遗项目做成现实规划;我是编辑,可以做文创项目,做农遗文化研究;我是做影视的,能不能拍一系列新农人访谈;我是体育老师,可以把稻田变成乡村体能营;我是大学老师,负责劳动教育,可以把农遗做成实践课程……”

  民盟省委会二级巡视员、省直工委常务副主委何志芬表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我们要围绕文件精神,在现有选题和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相关数据和案例,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参政履职实效。

  窗外,之江秋阳正好;厅内,盟声议政正酣。千年农遗与现代生活撞个满怀,盼望守护、传承、激活的种子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

浙江民盟
专 栏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密渡桥路51-1号省行政中心2号院18楼 邮编:310005 联系电话:0571-87053912
浙ICP备 05000315号
技术支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电话:0571-85310057